首页       学工简介      新闻动态      学生党建      学生管理      就业工作      心灵绿洲      团学在线      研究生会      学子风采      学习园地      关工委
           新闻动态
          学工新闻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新闻 >> 正文

【青春“三下乡”】中南大学“地韵湘行”支教实践团开设特色班级,地质科普点亮乡村儿童科学梦

发布时间:2025-08-06    作者:张妍 摄影:中南大学“地韵湘行”支教实践团    来源:院团委青媒中心     浏览次数:


714日至82日,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地韵湘行”支教实践团前往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南岸村南岸小学开展为期20天的支教服务,为乡村儿童开设篮球1班、篮球2班、绘画班、阅读写作班四个特色教学班级及地质科普课堂,通过多元课程,丰富乡村儿童暑期生活,激发兴趣,拓展科学视野。



特色班级教学有序推进。支教团依据孩子们的兴趣特长与发展需求,精心设置了四个特色鲜明的班级,为不同天赋与热爱的孩子们搭建起专属的梦想舞台。篮球班分设两个平行班级,在老师指导下系统开展体能训练与技能教学。学员分组学习运球、传球、投篮等基础技能及体前变向、绕杆运球、胯下运球等进阶技巧,培养了规则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绘画班围绕创意表达,设置“十年后的我”主题创作与传统扇面绘画实践,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运用构图色彩知识,从而实现对其美的启蒙。阅读写作班通过精读史铁生《我与地坛》、郁达夫《故都的秋》等经典文本,结合飞花令诗词互动积累语汇,系统开展从句子仿写到诗歌故事的创作训练,强化观察与表达能力。文字,成为他们认识世界、表达自我、连接他人的有力工具。



特色地质科普课程成为活动亮点。支教团成员肖鑫主讲的首场活动聚焦地质工程,运用“大地缝合线”“地下承重墙”“坚固盾构盾牌”等形象比喻阐释原理,并结合三峡工程2309米坝长、2250万千瓦装机容量等关键数据,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讨论与思考。支教团成员张志远主讲的第二场活动引领学生探索化石奥秘,系统讲解化石形成过程、种类划分及其揭示的远古生命图景,引导学生思考生命演化,有效拓宽了科学视野,增进了对地质科学的兴趣。支教团成员李睿主讲的第三场“火山探秘日”,其核心环节——互动式模拟火山喷发实验,让学生直观观察火山喷发现象,理解相关地质作用及其对环境的瞬时改变,提供了独特的实践认知体验。三场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构建了多元化的地球科学认知框架。



支教团队长李欣冉表示:“地质科普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科学精神的启蒙。”此次活动通过特色课程与科普实践,引导乡村儿童探索自然奥秘、树立科学志向,同时培养其逻辑思维与探索能力。从最初对地质术语的陌生到主动追问三峡工程细节,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求知光芒,正是成长最生动的注脚。



此次活动作为“地韵湘行”团队践行“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缩影,既为乡村儿童播下科学的种子,更彰显了当代青年以专业学识赋能乡村教育的使命担当。未来,团队将持续优化“科普教育+”课程体系,推动地质科普与文体教学深度融合,让更多孩子在探索地球的旅程中点亮理想之光。


(一审:张睫米、杨欣 二审:刘琦 三审:刘浩)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