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晨曦在天边刚刚染上一抹鱼肚白,操场边的广播喇叭便“嘟”地一声划破了清晨的静谧,如同一声清脆的响指,惊醒了尚在朦胧中的睡眼。地信学院的新生们,套着略显宽大的作训服,一边揉着惺忪的双眼,一边在朦胧的微光中寻找着自己的坐标。从踏入这片操场的那一刻起,他们知道,大学生活的扉页,即将用汗水与挺拔,落下第一行深刻的墨迹。
简短的纪律宣导后,身着迷彩的教官一声令下,声音洪亮如金石坠地:“向前对正!”顷刻间,先前还略显松散的队伍瞬间绷紧。在教官一句句精准的调校下,脚尖逐渐对齐成线,身影依次标齐。阳光倾泻而下,地表蒸腾的热浪裹挟着年轻的身体,汗水浸湿了发梢,在额前凝成细密的珠串,却无人抬手去擦。军姿,跨立,敬礼,下蹲,转体,无数个动作被反复打磨,杂乱的脚步声最终汇成整齐划一的“嗒嗒”声,如同协奏的鼓点,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弦上。这或许就是中南生活的第一课吧。
我们的教官,七排长赵志鹏,仿佛拥有两副面孔。曾以为他是一块坚冰,铁面无私,严苛细致,训练时不苟言笑,眼神如尺,丈量我们细微的差错,可他也有温情的一面,当休息一声哨响,他会催促大家补水,会盘腿坐在草地上,用沙哑的喉咙带头嘶吼着军歌,分享着他军旅生活的快乐回忆,相较于师长,他更像是我们的朋友,既是生活上的援助者,更是学业上的引航者,一份份精心挑选的零食,一句句饱含牵挂关心的问候,一次次的守护与教导,不知不觉中,我们早已构建起心灵的桥梁,所有的疲惫都被爽朗的笑声冲刷殆尽。
当最后一抹晚霞被墨色吞并,操场上亮起了几盏昏黄的大灯,我们的影子忽长忽短,交织在一起,白日的暑气渐渐消散,晚风带来一丝凉意。属于夜晚的另一种炽热才刚刚点燃。我们围坐在一起,夜幕的操场下,当《保卫黄河》的旋律响起,歌声在星空下回荡,激昂而磅礴,胸腔里鼓动的是跨越时空的信仰与传承。星空与歌声相互交映,汇成青春岁月里的温存。
而今,军旅生涯即将过半,疲惫与痛苦的呻吟已消失,转而是军人的坚毅与新生的朝气,规律的生活似乎已重回平静,夜半下训后,漫步在跑道,风忽然吹起残存的口号,像旧的录像倒映,我停下脚步,感受胸口的激荡,感受血液的沸腾,忽而不舍这段迷彩岁月的倒数。
这段中南初体验,必将如北斗星辰,高悬于我们的大学生涯乃至漫长的人生旅途之上。当我们在未来的学术海洋中求索,在复杂的数据迷宫里穿行,那份在烈日下锻造的坚韧、在集体中熔铸的纪律,以及在教官身上见证的刚柔并济,都将化为永不熄灭的灯火,照亮我们前行的每一步。岁月流转,麓山南路的风会记得,这片操场上,曾有一群地信少年,用铿锵的脚步,踏出了青春最为嘹亮的回响。
一审:张馨心 二审:刘凯 三审:刘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