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学术报告: Deep electromagnetic (E...

2004-2008标志性成果

发布时间:2010-12-21    浏览次数:

1.凡口铅锌矿狮岭矿区成矿预测

以戴塔根教授为首由张术根教授、吴湘滨教授、邹海洋副教授、胡斌副教授等参加的课题组在新的成矿预测理论的指导下,以凡口铅锌矿接替资源勘查为中心,以研究关键控矿因素、成矿模式以及勘查模型为途径,在细致的地质工作的基础上,新探明隐伏工业矿体20个,明确指出了狮岭以及整个凡口铅锌矿床深部还存在一定的找矿远景,并提供了可供凡口矿区深部开展新一轮更深层次找矿的有望靶位,其资源潜在价值达132亿元。该项目荣获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

2.老挝占巴塞省帕克松地区铝土矿资源潜力评价

以高光明教授、戴塔根教授为首,由谷湘平副教授、杨牧副教授、成功博士等参加的课题组完成的“老挝占巴塞省帕克松地区铝土矿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取得了巨大的找矿效果,成果经鉴定,直接经济效益达3亿多元,潜在经济效益达100亿元以上,中国各大网站以及报纸均有大篇幅报道,研究成果获2007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3.计算地球科学研究中心

以刘亮明教授、陈运平副教授为首的课题组主要从事计算地球科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及其实际应用的研究。目前开展的研究内容包括地质系统的复杂性分析、典型地质过程的实时再现、复杂地质体的三维可视化、计算流体和固体力学及其在地学的应用等。计算地球科学中心自2004年成立以来在SCI检索的国际专业刊物如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Mathematical Geology、Resources Ge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CAE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Computat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等上发表文章三十多篇。

4.陈国达矿——国际认定新矿物

以谷湘平副教授为首的课题组,在从事中国东部地洼区有色金属矿床的物质组成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系列未定名的新矿物,包括Ag9FeTe2S4, Ag6AuCu2S5, Ag15Cu2S9, Cu4AgBi7S13等,并已向国际矿物学会新矿物及命名委员会(IMA-CNMMN)成功申报并命名新矿物—陈国达矿(Ag9FeTe2S4,斜方晶系),批准号2004-042a。到目前为止,在总数4300多种矿物里,以中国科学家命名的矿物仅有:张衡矿、李时珍石、袁复礼石、彭志忠石、涂氏磷钙石、陈国达矿。

5.复杂地层钻进技术

以彭振斌教授、隆威教授、张可能教授、张绍和教授、李建中教授、胡焕校副教授、左文贵副教授、杨俊德副教授为首的课题组,通过多年的不断努力,研究和完善了人造金刚石合成理论和制造工艺,形成了独特的自主创新研究体系,并运用这些新理论新技术合成出了优质金刚石,在岩芯钻探工程的复杂地层钻进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该项技术取得了多项国家专利,在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

6.三参数灌浆压水测控系统

以徐力生教授为首由李建中教授、金福喜副教授、胡二中副教授等参加的课题组研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灌浆自动记录仪实现了三参数、大循环的动态在线检测且非常成功的应用于现场生产,是国内最早研制成功的三参数、大循环检测仪器,整体指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获两项国家专利。2001年被湖南省科委认定为高新科技产品,同期获湖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2005年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7.青海锡铁山铅锌矿床深边部成矿预测

以奚小双教授、孔华教授为首的课题组在青海锡铁山铅锌矿床深边部成矿预测的研究中,提出了海底喷流型矿床的形成受正断层中继构造控制的新模式。创造性地提出了矿床沉积扇的控矿型式和成矿规律,为指导矿床深边部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矿山找矿突破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矿山新增铅锌金属储量超过300万吨,研究成果获2005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8.石油地质与勘探

以郭建华教授、旷理雄副教授、李群副教授、刘辰生博士为首的课题组在层序地层学与油气田构造地质学研究方面颇具特色。主持的“涟源凹陷构造样式及演化规律”课题揭示出了湘中及湘西两个构造区块不同类型的构造样式,为生产勘探部署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直接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完成的“塔河油田三叠系层序地层学研究”课题把塔河地区三叠系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在塔河南部阿克亚苏发现了湖底扇油气藏。该成果指导了塔河地区三叠系井位部署,其中GP1、AT1、AT2井获得工业油流,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9.凤凰山铜矿深边部找矿预测

以彭省临教授、赖健清教授、刘亮明教授、邵拥军教授为首的课题组开展了凤凰山铜矿深边部找矿预测研究, 于1999年10月提交初步结论和首选验证方案,2000年6月完成第一个验证钻孔验工,进尺671.86米,共打到视厚度超过60米的数层铜金矿体。2001年国家启动“十五”科技攻关计划课题“大型矿山接替资潜源勘查技术和示范研究”,将凤凰山铜矿作为主要示范基地,经“十五”攻关课题进一步工作,发现铜资源量为50万吨,获2007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10.云南省校合作项目取得实效

以刘继顺教授为首、张洪培高级工程师、张彩华博士等参加的课题组承担的省校合作项目“澜沧江火山弧云县段铜银矿带找矿预测与增储研究”、“云南蒙自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区深部隐伏矿体定位预测与增储研究”项目,运用自主构建的找矿系统工程学理论开展了成矿与找矿研究,取得重大的突破,在官房地区、白牛厂矿区先后发现厚大富矿体,为区域矿产研究和找矿预测注入新的活力。

11.个旧高松矿田深部隐伏矿床综合预测

以彭省临教授、刘亮明教授、席振铢副教授、杨斌副教授为首的课题组采用地物化遥综合勘查技术,自2000年以来先后承担了“个旧高松矿田深部隐伏矿床综合预测研究”、“个旧老厂矿田陡石阶地段地质地球物理找矿预测研究”以及“个旧矿区阿西寨及大白岩地段地物化探综合找矿预测研究”等多个项目。经工程验证,驼峰山、陡石阶和大白岩等测区预测靶位已先后见矿。其中驼峰山测区T-Ⅱ号异常区经坑内钻探结合坑道验证,揭露出两层中等规模的层间氧化矿体,矿体厚度7米。

12.大厂矿田地质矿产数据库与隐伏矿立体定量预测

以戴塔根教授、毛先成教授、吴湘滨教授、邹艳红副教授为首的课题组,针对危机矿山深边部找矿问题,以广西大厂矿田为例,开展矿山地质数据集成与隐伏矿体立体定量预测研究,将现代成矿预测理论与数据库、三维地质建摸及三维空间分析技术结合,建立了揭示成矿规律的三维矿床数学模型,对深边部隐伏矿体进行三维可视化预测,圈定了找矿靶位(区)。该成果已推广应用于其它危机矿山,初步形成了较系统的“隐伏矿体立体定量预测”理论和方法。预测成果经广西215队探矿工程验证,获得了大量金属矿产资源量:锡2.30万吨,锌12.81万吨,铅4.30万吨,锑1.12万吨,银91吨,潜在经济价值超过40亿元,研究成果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技术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