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27日,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等单位主办、中南大学等单位承办的“第九届中国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地球科学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空间地球大数据高峰论坛”在湖南长沙隆重召开,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及地勘与海洋等行业的约180家单位、近800名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本届会议。
中南大学副校长黎志宏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成秋明教授,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专家指导组组长严光生研究员,中国地质调查局综合指挥中心副主任李剑研究员,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周仲礼教授,湖南省地质院一级巡视员曹幼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湖南省地质学会理事长陈松岭教授,中山大学周永章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肖克炎研究员等众多领导专家出席本次大会开幕式。

大会开幕式由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院长李志伟教授主持。中南大学副校长黎志宏发表热情洋溢的欢迎词,系统阐述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成就。作为国家 "双一流" 建设高校,中南大学始终聚焦学科体系链上游,深耕地球科学学科群,以有色金属特色为依托,持续发力高水平学术平台建设,推动传统研究范式的创新变革。作为本次大会的承办单位,学校近年来聚焦人工智能与地球科学交叉领域,在深部矿产三维智能预测、地质灾害智能感知认知预知、时空通用人工智能模型等方向取得标志性突破,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赋能地球科学交叉研究领域上取得一定优势,为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与智力保障。


本次学术研讨会聚焦地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前沿应用、地学时空智能与知识发现、大模型驱动的资源预测、三维建模与智能分析等主题,交流地球科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地球科学的深度交叉融合发展,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共设置1个主会场和22个专题分会场,安排大会报告12场、专题学术报告近300场。
大会报告主要包括成秋明院士的“深时数字地球与地球系统协调演化”,严光生研究员的“地质调查与大数据智能找矿”,周永章教授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找矿系统研发”,肖克炎教授的“智能找矿模型及其意义”,中南大学毛先成教授的“从隐伏矿体立体定量预测到深部矿产三维智能预测:理论、方法与应用”和任政勇教授的“基于地磁卫星数据的地球内部与海洋电磁感应研究进展”等。

专题报告设立“地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前缘与应用”、“地学时空智能与知识发现”、“大数据与大模型驱动的矿产资源预测”、“三维空间建模、学习与预测”、“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地学学科融合”5个主题,其中包括“AI时代地质矿产领域数智化方向及其探索实践”、“数据-知识驱动下地质信息智能应用研究新模式探讨”、“地球科学大模型构建总体技术架构”、“迈向地球科学研究的第五范式”、“知识-数据联合驱动的资源定量预测”、“基于深度迁移与多模态融合的深部矿产三维预测方法”等代表性报告。

会议期间召开了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扩大)会议,商议了专委会相关工作,并举行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地球科学校企联合产教融合联盟”启动仪式。
经过本次大会研讨与交流,与会专家学者普遍认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正在重塑地球科学研究范式,助力地球科学理论技术创新发展与地矿行业数智赋能蕴藏无限潜力,会议的成功举办将为开启地球科学智能化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带动我国“数字地学”发展驶入快车道,开启地球科学智能化发展的全新篇章。
一审:邓吉秋 二审:陈杰 三审:胡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