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学校正深入推进“向善求真、追求卓越,全面提升拔尖领军人才培养能力”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地质工程专业聚焦行业转型升级新需求,积极构建“智能+绿色+工程”育人新范式。围绕国家“双一流”建设任务,全面响应新时代地质工程行业对绿色智能化、多学科融合人才的迫切需求,2025年5月20日上午,中南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召开了“本科培养方案改革企业座谈会”。会议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方式举行,由孙平贺教授主持,谭静强副院长致欢迎辞并介绍 2025 版本科培养方案重构情况,张绍和教授代表地质工程学科专业总结发言。旨在以“产业导向、国际视野、数智赋能”为原则,凝聚校企共识,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会议邀请了来自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华东、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贵州省地质矿产开发院,湖南省地质调查所等多家单位领导和专家齐聚线上,围绕地质工程专业培养体系重构、课程体系改革及人才培养路径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当前,地质工程领域正面临深地资源勘探开发、极端地质条件下工程安全保障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复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战略任务,对具备大数据处理能力、数字孪生思维、软件建模技能和国际项目管理素养的复合型工程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企业专家交流环节中,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中南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学生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现场适应性强的优良传统,同时指出,应进一步强化AI+地质软件建模能力、多源监测数据融合分析能力,以及对绿色施工理念和低碳设计意识的系统性培养。专家建议在课程体系中增设智慧灾害监测、智能钻探、绿色工程材料、军事地质、工程智能监控、大型项目国际化管理与通识性工程伦理等内容,构建面向未来的复合型专业课程体系。
会议还聚焦于“工匠精神”与“数字素养”的融合培养,倡导将智慧地质工程、智能监测系统、地质机器人等前沿技术有机融入实践教学平台,推动技术与能力双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工程实践、国际合作及边远复杂地区任务,着力塑造具备工程实干精神、数字建模能力与国际沟通素养于一体的新时代地质工程人才。
此次座谈会是中南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数智化育人转型的重要举措。未来,地质工程系将继续携手行业一线单位,坚持“四个面向”,打造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行业前沿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高层次地质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一审:刘磊磊;二审:孙平贺,三审:谭静强